【信息发布时间:2025-09-10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公共资源交易不仅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推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
2015年,市委、市政府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整合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各类交易平台。秉持着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平台体系这一初心使命,郴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中心以“阳光交易、服务发展”党建品牌为引领,紧扣中心任务,服务大局,一手抓思想解放,一手抓贯彻落实,扎实做好融合工作,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交易平台,积极构建统一规范、利企便民、服务高效、监督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新格局,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优”字 破局创新
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健全、服务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学。
2016年,中心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模式,先后整合了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土地与矿业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等4个分中心,形成了“管办分离”“集中统一”的新格局。2017年,中心锁定“创建一流平台”的目标,高标准完成了5200平方米新办公场地的部署和装修建设,为打造公开、规范、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2018年,中心启动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规划,统一了中心网站样式模板,将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全面整合并统一发布至中心门户网站,大幅提升了交易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2019年,中心成功建成并上线了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交易业务的网上办理,交易数据自动推送至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业务实现了统一进场交易。
2020年,工程类项目全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经测算,此举为投标人节省了90%的投标文件制作费、70%的交通费和60%的管理费。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也实现了统一进场交易,至此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达到了“应进必进”的目标。
2021年,中心完成了政府采购电子交易系统的开发建设,政府采购项目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功能陆续上线,真正实现了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办事“零跑腿”。
2022年,中心自主开发了无范本类项目电子化通用范本模板,“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常态化,进场交易项目做到“应电必电”“能电必电”,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中心还陆续出台了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现场管理办法,评标区除专家评委外实现“零进入”。
2023年,中心大力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六统一”工作,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交易系统;全面推广使用保证金电子保函,切实降低了企业的投标成本;顺利开展了与佛山市的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2024年,中心率先与省联合产权交易所开展合作,并与阿里拍卖、e交易两家大型交易平台完成互联互通,提供现场拍卖、网上交易、掌上交易三种模式,打造了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国有产权交易的“郴州模式”。
2025年,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机器管招投标”系统部署,实现了招投标从“人工干预”向“数智规则”的治理范式转型,单个项目投标单位由过去平均10家到现在最多高达185家,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在线缴费系统建设,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推送、现场门禁、语音广播、视频监控、数据存储等管理功能集成,打造了数字见证系统。
十年来,中心的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一直在生动而深刻地进行着。交易的速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中不断加快,交易的温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流程再造和服务优化中不断攀升,交易的透明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机制变革下不断提高。
立足“公”字 坚守底线
资源姓公,交易为民。
2023年8月,中心主动对接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签订《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市场主体CA数字证书跨平台跨区域互认。
两个月后,两地交易中心携手合作,“隔空”联动,顺利完成郴州经开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示范园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石金路东延段及周边储备地块整理)工程总承包项目评标——这是郴州首例建设工程领域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填补了我市建设工程领域跨省联办的空白。
该项目采取“全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方式,运用视频语音同步交互、远程电子签章、数字见证等技术手段,实现两地同步评审,在线打分、生成评标报告,不见面支付专家劳务报酬,交易全程透明留痕、可查可溯。此举有效地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物理隔离”,为破解本地评审专家“小圈子”“熟面孔”及数量不足等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的探索实践,是中心以“创新思维”和“绣花功夫”大力推进“清廉交易”的生动缩影。
公共资源交易链条长、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经济运行、营商环境的“晴雨表”。为打造清廉市场,护航阳光交易,中心一方面用制度夯底,用科技赋能,严格执行“一项目一考评”,对违规行为实行“周通报”曝光制;建立事前承诺、事中预警和事后评价的全过程信用监管体系;打造数字见证系统,完成中心业务平台与省行政监督平台对接,实现交易数据实时互通和行政监督人员远程在线监管;运用“啄木鸟”预警系统,实现对进场项目各环节围标串标线索的监测、预警、处置、移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平台下放”“窗口前移”,先后在桂东县、汝城县、临武县、桂阳县设置国有产权拍卖点,帮助解决偏远县国有产权交易难题。
另一方面,持续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实现党建与交易业务的深度融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等制度,依托领导干部读书班、读书会等学习平台,不断推动理论学习向纵深发展、入脑入心;倡导书香文化,构建“1+9”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体系,组织“书香交易·阅读悦美”“好家风·好传承”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交易服务队伍;聚焦降本增效,常态化推进清廉交易中心建设,梳理廉政风险点60项,制定防控措施107项,通过回访、座谈、上门等渠道收集市场主体诉求,实行闭环管理,全力清除服务中的障碍和梗阻,不断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
首问负责制、项目负责制等制度,“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等力量为公共利益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中心先后获得郴州市“五化”建设精品示范党支部、市直机关2022年度“清廉机关”建设先进单位、市直机关2023年度“模范机关”建设先进单位、2024年度市直模范机关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被第八届公共资源交易主任年会组委会评为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建设示范单位(2023年度)。
聚焦“服”字 精耕细作
近年来,登录郴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可见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三资”交易等招投标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
自2020年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以来,中心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2560宗,交易总额高达1400.78亿元。其中,工程类和政府采购类项目共节约资金56.43亿元,有效减少了财政支出,显著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国有资源、资产等“三资”项目实现溢价20.3亿元,有力盘活了闲置资产,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员”和“实干家”,十年来,中心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依托日臻完善的平台建设和全面提升的精细化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阳光交易 服务发展”党建品牌不断升级,交易规模稳步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市场活力得以充分激发。
目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已全面实现100%全流程电子化,从项目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下载、投标文件递交、开标评标到中标结果公示,全程线上操作;远程异地评标广泛应用,已完成71宗项目的远程异地评标,机器管招投标远程异地7宗,跨省远程异地评标2起。同时,全面推广使用保证金电子保函,拓宽保证金缴纳方式,主动引导金融机构将保函保单费率从6‰下调至5‰,并全面取消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每年为企业减负10余亿元,显著降低企业投标成本,使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评价跃居全省先进方阵。
中心率先响应省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土地挂牌,建立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成功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平台挂网入市交易。瓦窑坪村等7宗土地共510.8亩成功挂牌,交易金额达1.83亿元,有效助力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增长。
2024年,我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成功出让,不仅实现了财政开源、企业增效、集体和个人增收,更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的优化探索提供了全新路径。
十年精耕细作,春华秋实。中心的改革经验和创新举措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推广,多次在全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中心被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评为2020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十佳机构(地市级)和2020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在2024年(第九届)公共资源交易主任年会上,中心被评为2024年度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竞争力十佳机构,在2025(第十届)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大会上,中心荣获2024—2025年度公共资源交易专业度评价科技创新成果奖。
郴江潮涌,见证改革步伐,激荡创新浪潮。十年征程,从筚路蓝缕的拓荒到硕果累累的满园,每一步都见证着破茧成蝶的蜕变。迈步在建设现代化新郴州的征程上,中心将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数智应用,推动AI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开发应用,实现交易平台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转型,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一网好办”向“一网智办”跃升,续写新的辉煌!